智能卡主要包括SIM卡、金融IC卡、各类行业应用类卡等类别,可能有些人会误以为金融电子化交易等非传统实体卡的应用逐渐普及会明显冲击传统智能卡的市场,其实不然,从全球的角度来看,近几年,智能卡的出货量始终稳定在95亿张左右。而根据知名市场调研机构预测数据,得益于智能卡技术在金融、电信、公共交通、身份认证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预计在2024年-2029年期间,智能卡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预计为3.4%。
智能卡传统应用领域稳定,新应用领域潜力巨大:从智能卡行业的角度来看,2020年至2021年,全球集成电路行业发展进入高峰期,晶圆厂的产能严重不足,智能卡安全芯片由于单品价值较低,获得不了晶圆厂的充足产能,芯片的市场供应受到一定的挤压,但进入2022年,尤其是下半年以来,随着晶圆厂产能释放后,国内主流智能卡安全芯片厂商随后掀起了一轮“备货”潮,使得智能卡行业出现恢复性增长。进入2023年下半年以来,市场缓慢进入到“去库存”的周期,一直到2024年四季度,市场需求逐步好转或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本轮去库存周期基本结束,预计2025年智能卡市场需求将保持在正常水平。全球智能卡的总出货量未来几年将保持相对稳定并略有增长。从类别看,金融IC卡和其他智能卡是增长的主力,尤其是后者。具体来分析,根据研究报告,2023年全球多个地区的金融IC卡市场需求都在小幅增长,其中非洲等地区比较明显,主要是受益于非接触式支付方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自动售货机、服务亭都部署了NFC,使得非接触式支付银行卡份额将进一步增加4个百分点。预计未来几年受新兴市场EMV迁移(磁条卡向芯片卡转移)和双界面卡普及、生物识别卡和双界面卡技术迭代等影响,全球金融IC卡市场需求仍将有一定增长。
智能卡金融IC卡领域,行业发展趋势为实体智能卡与电子化交易协同发展。以国内市场为例,目前微信、支付宝等线上支付方式、刷卡支付已经非常普遍,人们实际使用实体银行卡的频次在减少,人们可能会有实体银行卡需求在减少的错觉,但实际上电子支付主要是简化了用卡的方式,并不会取代实体卡,实体卡才是电子账户或收付款码背后的基础,电子支付账户(包括微信、支付宝)必须绑定实体银行卡才能使用,因此电子化并不能真正取代银行卡的发行。
智能卡社保卡领域也一样,电子社保卡是社保卡线上应用的有效电子凭证,与实体社保卡一一对应。目前国内社保卡的普及率很高,截至2024年3月底,国内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3.80亿人,覆盖98%的人口,其中9.86亿人同时领用了电子社保卡。同时,每年新增的社保卡主要是入保首次申领、丢失补办及升级换卡。目前社保卡已经发展到第三代,第三代社保卡以银行的金融IC卡作为载体,加入了社保等相关应用的使用功能。2021年,国内开始推行第三代社保卡,全国各地陆续开始推广换卡升级工作,目前相关工作正在进行。因此,虽然目前社保卡普及率较高,大部分同时申领使用电子社保卡,但基于首次申领、丢失补办及升级换卡需要,每年仍有大量的实体社保卡发行,市场需求并未受到不利冲击。其他智能卡方面,如各国政府发行的身份证件,包括身份证、通行证、护照等以及各类行业应用类卡片虽有所增加,但增幅有限,总体还是相对稳定。预计未来几年受全球数字身份证立法,多功能公民卡项目需求增加、非接触式标准统一(ISO14443)、环保材质卡(再生塑料卡)需求上升、城市交通网络扩张、物联网门禁需求增长、非接触式技术升级等影响,政府与身份识别卡、交通卡以及其他类型智能卡需求将稳步增长。
总的来说,智能卡在移动通信、金融领域和政府公共事业等刚需领域,目前保持较稳定并略有增长的态势。而进入万物互联时代,智能卡正以“数字钥匙”的形式蓬勃发展,物联网行业需求增长较快,从趋势来看,数字身份安全领域业务增长潜力较大,是未来潜在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也是目前众多企业的发力点。